|
【三水】三水任明家庭参评全国“最美家庭” |
【sanshui】2018-4-11发表: 三水任明家庭参评全国“最美家庭” 原标题:一份志愿情传承三代人三水任明家庭祖孙三代接棒志愿服务,参评全国“最美家庭”昨日,任明跟随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,到文化公园等地取景拍摄法制之窗节目。他则在一旁为志愿者拍摄花絮, 三水任明家庭参评全国“最美家庭”原标题:一份志愿情传承三代人 三水任明家庭祖孙三代接棒志愿服务,参评全国“最美家庭” 昨日,任明跟随三水区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队,到文化公园等地取景拍摄法制之窗节目。他则在一旁为志愿者拍摄花絮,直到工作结束。 68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,近90万人次浏览的“三水志愿者博客”,超过5万张的志愿者服务照片,这些都为任明14年的志愿服务经历留下了注脚。任明受母亲二十多年志愿服务的经历熏陶,加入志愿服务组织,更以自身行动影响女儿与女婿。任明一家是名副其实的“志愿者之家”,不久前,他们一家参评了全国“最美家庭”。 68岁的他 接过九旬母亲的“爱心棒” “有时间做义工吗?有困难找义工!”2004年,三水义工联合会(现“三水志愿者联合会”)门外这句不起眼的宣传语,影响了任明14年,成为他行事的座右铭。 任明与志愿服务结缘,源于其94岁的母亲蔡慧仪。蔡慧仪退休后,发挥余热,加入了志愿者行列。她为落后贫困学生、边缘青年服务,解决他们学业、就业等问题,近几年更是加入与你同行志愿服务队帮扶智障儿童。3年前蔡慧仪正式退出志愿服务。68岁的任明接过了母亲的志愿者接力棒。 14年坚持志愿服务,超过6800小时的服务时长,漫长的服务时间背后是家人对任明的理解与支持。“刚接触志愿服务,家人是不理解的,也有过争执。”任明说。 任明在为志愿者拍摄工作花絮。 /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卢钰仪摄 由于有电工技能,任明加入了电器维修服务组。2006年,三水某村遭遇龙卷风,瓦盖房被吹倒,电路也遭到损坏。任明跟随志愿服务队到达现场,帮助村民恢复用电。因为经常要下乡帮助困难户维修老旧的电线、损坏的电器等,任明家人也曾为此抱怨过。但任明说,面对困难者,他无法说“不”。面对他们的感谢,自己更无法轻言放弃。 受助者与社会的认可,渐渐让任明的家人理解了“志愿者”的含义,也看到了任明的转变。过去,任明靠打麻将度过闲暇时光。如今,志愿服务让他变得积极向上。“在服务对象身上感受正能量,这是一种精神反哺。”2013年,任明探访被滚烫的猪潲水烫伤的儿童小杨时,被孩子身上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所激励。这让任明更积极地投入志愿服务,帮助有需要的人。 5万张照片 定格志愿服务温情瞬间 “我奶奶做志愿者二十多年,我爸爸也做了十多年。”任明的女儿任健大学期间时常跟家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工作,曾被学校选派参加2008年奥运会火炬传递广州站志愿活动。她说,父亲身上温暖、肯付出的形象,让她憧憬成为志愿者的一员。 任明以个人的行动,影响了家庭。2006年,他创建的“三水志愿者博客”,则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了社会。 记录,成为了任明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之一。至今,三水志愿者博客仍在更新。他的镜头永远对准那些默默服务的志愿者,定格住一个个温情的瞬间。860个相册、51024张相片、898181访问人次……这些都是任明14年志愿服务留下的印记。 博客上的照片,每一张都是任明精心挑选的作品。任明的摄影、后期处理技术都是自学的。每次拍摄归来,任明都会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后再上传,很多时候,后期花费的时间比拍摄时间更长。任明曾在芦苞祖庙摄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,他将获得的奖金都捐给了有需要的服务对象。 亚洲艺术节、省运会、饮品文化节、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有任明的身影。他总是身穿红马褂,身背三脚架,手持摄影机,记录每一个志愿者的服务瞬间。 他认为,记录一代又一代志愿者,以影像的形式记录志愿服务,由他们传递志愿精神,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志愿服务,加入志愿者行列。 来源-佛山日报 文-见习记者卢钰仪通讯员陆小平、彭莎 编辑-何欣鸿 (【sanshui】更新:2018/4/11 18:55:19)
![]() |